评测涉及剧透
·以游戏的剧情简单来说,这是款讲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精神的恐怖游戏,没有人能以“莫须有”和片面的观点来审判一个人的恐怖游戏。
·游戏含有大量的宗教语录,含有超自然不科学内容:“何谓上帝?就是路西法呆在地狱”、“我们不知道魔鬼的说辞,因为所有的书都是上帝写就的”、“我们内心的魔鬼将这个世界变成了地狱”,有时候我感觉游戏的逻辑有点紊乱。
·强烈建议遵循本作的游玩建议,把游戏的亮度改为“几乎不可见黑暗中的人”。
游戏介绍

《残存之人》,由Camel 101制作的心理恐怖游戏,一个发生在与现实世界分裂、被黑暗与居民们的行为所扭曲的小镇——多尔蒙的心理恐怖故事。爱德华在外养了情人,不过因自身美满的生活而决定处理自己的错误。在爱德华把车停进汽车旅馆时却意外来到多尔蒙,需要呆在光中免受黑暗的侵扰,受到德扎克的邀请而成为审判他人生命的法官...游戏为玩家深入探讨家庭、失落、错误以及除了黑暗中的魔鬼以外,人类还深受哪些噩梦的困扰:我们是否有权力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我们对陌生人产生的恶劣印象是否仅仅只是由一些看似正确的直言碎语所决定?
优缺点述
优点&趣味
1.+另类而又频繁的“猛然一吓”,节奏把握的刚刚好~
看到STEAM评论区有很多玩家写到,这款游戏没有“jump scare”。emmmmm,大多数人印象中的“jump scare”是指从黑暗的画面深处突然冲出来的鬼怪式惊悚,也指你在好好逛街/解密/欣赏剧情的时候屏幕突然给你来个鬼(常见代表就是前阵子爆火的港诡实录的门锁蜘蛛人片段)。
说实话,个人感觉“jump scare”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比间接的氛围渲染更能带来恐怖氛围,但只是一时的而且真的挺影响游戏体验的,尤其是放在剧情向的恐怖解密游戏中。
这种方式可能优势在于放在直播上,让大伙看主播被吓到“颜艺”等效果很好;真正自己玩还沉浸如剧情的时候给你一个“jump scare”真的很过分了。

本作确实没有上文写到的这种“jump scare”,就算是BOSS“探照人/手头怪/疑似恶魔的西装男”这些生物出现也会有堂堂正正的出场动画显现。因为其自身的玩法就是玩家在黑暗笼罩的城镇中停留在光里慢慢探索,那些在黑暗中的怪物们会在玩家的身旁显现并默默看着玩家。游戏机制就明摆着都告诉你鬼怪的位置了,这还怎么做出“jump scare”,怪物跳进光里自杀?
最关键的是,游戏本身还是“心理恐怖”题材,本就是注重氛围营造的恐怖游戏,不注重高能,喜欢高能的可以左转去玩“Outlast《逃生》”,那个爽。
不过我还是觉得本作中确有“猛然一吓”的元素,只不过是个另类,属于清谈口味。相较于我前阵子玩过——注重氛围基本没有惊吓点的“Observation《观测号》”或者是充满鬼怪氛围但是也没有惊吓点的的“Fear the Dark Unknown: Chloe”,本作的惊吓点元素确实不少。

首先是和“Layers of Fear《层层恐惧》”(包括上文的4部作品都非KY,只是对比一下)一样,游戏提供了很多突然出现的尖叫/物品突然掉落的音效来出其不意,我玩的时候这些音效已经很刺激我本就脆弱的神经。然后制作者还提供了相当多的恶趣味,开门杀不说,开灯之后灯泡突然爆点让房间陷入黑暗导致我游戏失败对你到底有什么好处。最后在街上/屋子快速行走,周围都是黑暗,黑暗中还有一大堆怪物注视着你,你真的不怕吗。
2.+不错的神秘学游戏氛围表现。
同第一点的最后,一大堆怪物注视你的黑暗包围氛围,游戏很好地表现出了“黑暗的余烬又开始猛烈燃烧在多尔蒙这个沉睡的小镇”这一点,恐惧与黑暗在每一只涣散的眼睛中熊熊燃烧。
游戏后期的神秘学(宗教)的画面表现力也相当不错。

3.+不错的剧本以及节奏。
有些错误永远不应该发生,尤其当你的生活美满时——但无论如何还是会发生。爱德华曾经拥有美好的生活,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完美的女儿。但是某一夜,他灌下了几杯威士忌后,驱车穿过多尔蒙——试图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
游戏以处于婚姻矛盾的男主为始,画风一转又来到了充满灵异的小镇,男主成为了处理他人罪孽的审判人,最后又转到了男主自身所做的罪孽。游戏为玩家近距离体验了人性构成的心理惊悚故事,深入探讨家庭、失落、错误,以及除了黑暗中的魔鬼。
悬念设的很足,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事件明明支离破碎,但衔接的还很顺畅。游戏的文本优秀之处在于主体部分——“男主审判他人”这一段,所有人的罪孽看起来都是那么有理有据,游戏中大量的纸条都看得出制作者的精心安排,玩家很容易就顺着制作者的思路游玩下去,只凭借直言碎语就主观决定他人的结局。

4.+颇为长的流程,依靠玩家的审判来确定的多种结局设计
这一点其实还是表面游戏剧本水平不错。我们是否有权力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我们对陌生人产生的恶劣印象是否仅仅只是由一些看似正确的直言碎语所决定?
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达成美好结局:原谅并帮助所有人物 ;达成悲惨结局:原谅与惩罚并存;达成噩梦结局:惩罚并杀死所有人物。
到最后,你和镇上的这些居民没什么区别,善于评判他人,却难以审视自己。你真的需要杀掉那个人吗?你有何权利做出这样的评判。在没有审视事件全貌之前,你又有什么判断的权力。
5.+必须呆在在光里的游戏设定
虽然不是创新玩法,但个人还是很有意思。这个玩法我在《The Darkness II黑暗地带2》就有玩到过,不过那个作品的设定是魔化状态不能见光,刚好相反。此外,貌似《心灵杀手》的前期有何本作类似的设定?(我没怎么玩)

6.+难能可贵的中配
说真的,光凭本作相当重视中文本地化,我就要给这款游戏好评,而且游戏的中文文本也不是机翻,很少有错别字。游戏的中文配音在于听来已经是很不错的水准了,尤其是接地气的国骂“操操操”~
7.+操控手感好
可能是因为本作也有追逐战的原因,本作的行走速度很符合我的游戏方式,有些恐怖游戏慢吞吞的行走简直烦人。此外,游戏中大多数东西都可以互动(拿起,放下),虽然没什么用,但是无聊的时候手里不停地拿点东西挺好的。
8.分崩离析的世界设计
玩家可以在多尔蒙与另一个古怪的异界之间来回,探索两个互联的维度,破解耐人寻味的谜题,驱散黑暗中的迷雾。
缺点&遗憾
1.人物建模质量较差。
虽然主角你只能看到一双手,但是你可以看西装恶魔、可以看那位13岁的少女、可以看那个有点搞颜色的手头人的建模。

2.亮瞎眼
一句话,光污染严重,尤其是那道可以穿梭于两界的门所发出的光芒。

3.任务引导差,提示少,整个流程都被找东西给毁了
制作者充满恶意,他们能把物品藏在一切你所想不到的地方。大部分谜题都很简单,但又缺少必要的情景关联。
4.线性的剧情,缺乏自由探索度
游戏剧情
先来提升下神秘学知识:
德扎克,复仇恶魔。黑暗之主。 德扎克的来历无人知晓。 有记载说他是一位堕落天使,也有记载称他就是在阿佛纺斯(下界中的炼狱)被创造出来的。 他总是被不义所吸引,尤其是那些无辜惨死的人。 每当这种事发生,德扎克便会从惩治罪恶中获得无尚的快意: 将他的受害者困住,慢慢地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折磨。, 有题的是,他并不审判罪恶。 按照记载上的说法,他会把审判权交给其他人。
再看一下下面那封信
您好,
我叫埃林.克雷基乌。 我再次提笔给你写信,希望你能按我说的做。 我和我的女儿安妮卡,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而来到多尔蒙。 我们想要一个简单的生活,而这座小镇似乎宁静安详,正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但是从第一天开始, 大家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们,似乎不欢迎我们这些外来者。 我自己并不介意,但这让安妮卡的日子很不好过。 最开始他们只是对她不友好,但情况越来越糟。镇上的一群孩子蛮横的欺负我的女儿,这群孩子专找身体弱小或是特立独行的孩子下手,以此取乐。 我找教务处的人谈过此事,我甚至向治安官报告过(而治安官的儿子正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 我尽所能的寻找帮助,但得到的答复永远是“不过是一群孩子闹着玩儿”。 而我的女儿,现在因为这所谓的“闹着玩儿”而失去了生命。 是谁做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说话。 镇上的每个人包庇这些孩子对安妮卡犯下的罪。 治安官什么也没做,结掉了案子。 因为他的儿子有牵连,他甚至根本没有对案件进行调查。 如果你告诉我所有的事情,当局将重审案件。
此致
埃林.克雷基乌。
游戏的主要剧情大致就是围绕这两个元素所进行的,以13岁安妮卡骑单车坠崖身亡进行展开,分开讲述了几个看似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故事,比如安妮卡如何受到欺负,为何谋杀案件被忽略结案,继安妮卡死亡后,锯木厂经历了怎样的怪事以及安妮卡妈妈如何变得疯狂等。

推荐人群
推荐给喜欢体验沉浸式剧情氛围的玩家们,总体来说游戏是款不错的心理恐怖游戏。
PC游戏,Steam平台,游戏名:Those Who Remain